鉴赏篇 | 文笔点滴 | 我是旅人

7 土特产

1992年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啊。再次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的,正是此时此刻了。虽然想去很多地方,但没有时间没有金钱也没有余力,结果仿佛今年就光是看看地图了。

话说回来,这次的主题是“土特产”。出去旅行,买土特产已经变成很当然的事了,但就我个人来说却不太喜欢买特产。取而代之的是,在旅行途中写一些书信。

要说为什么不买土特产,原因之一是旅行要尽量轻装上阵、带很多土产会使行李增加,不堪重负的。但是最大的理由却是:从前,被当作所谓的“土特产”来卖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好货。岂只是“没有好货”,尽是些让人想说“会有人想买这个?”“浪费资源”等等话的东西。粗陋的钥匙圈贴上观光地名的贴纸、哪里都有这些同样的东西在卖;“○○包子”,毫无意义地把什么都称做“包子”的冒充货特产从很早以前就有了。呃,如果把这些东西当作笑话材料买回去的话说不定也是另一种乐趣,但我不可谅解的并不是这些。

首先不能谅解的是“土特产的神异化”。我从10月份开始因为广播工作的缘故频繁地飞往札幌,留意一下的话,这种“土特产的神异化”在北海道格外显著。代表性的是那种双头的北方狐狸。购物袋上也好贴纸上也好到处都能看到。此外,还画上那狐狸“KON~~~~~”地发出叫声,啊,就饶了我吧!那还算好,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好象很珍奇的样子搜寻购买的样子,让人觉得真是悲哀。本来我就对这种称为异化商品的东西不感兴趣。那种东西能在成年人层次里极为自然地扎根下来真是件可怕的事。生搬硬套的双头形象和拙劣的荧光色加上蜡笔色混杂的色彩搭配,怎么看也不是什么可爱的货色。

此外,土特产的错误时髦化也有。实际上是些很扫人兴致的事物,强行地豪华推崇,附加点什么就欧式化了。近来,在观光地故意地竖上几列洋式建筑,真是非常低级趣味。

然后极其不能原谅的是“talent shop”。拜访那些一直向往着的保留着古老街景的土地,突然间“咚”地碰到了一家“talent shop”之类。所谓“talent shop”,大凡只是些将原宿竹下街的风味移植到这里的东西,大大损碍了周围的景观,让人兴致全无。有些店大音量地播放音乐,破坏旅游的情趣。啊那种店也会有客人进去啊。到底在搞什么。看到这种情况,让人心情极为不爽,觉得日本人物质确实丰富,但精神却完全贫乏!卖者只是一个劲儿想赚钱,买者也抱着全民暴发户的思想,买一堆无聊的东西回去。

流通系统如此发达、处处都能买到同样的东西的现代,与其买些冒牌货土产,不如拾一些景点的小石块等等,价值可要高出好几千倍啊。

close